欢迎您访问陕西省伊斯兰教协会网站!

陕西省伊斯兰教协会

联系人:马荣君

电话:029-87277685

传真:029-87277685

邮箱: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南院门机关小区综合2号楼5层

新闻中心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国化专栏

西安化觉巷清真寺的建制与文化内涵

来源:定纪平   发布时间:2023-12-11 10:06:39   访问人次:914

    化觉巷清真寺位于古都西安鼓楼西北隅的化觉巷内,是一座中国古典建筑风格的建筑群。该寺东西约长250米,南北宽50-80米,总占地面积一万二千多平方米,建筑面积约六千多平方米。该寺因坐落于化觉巷内,外界称其为“化觉寺”,又因该寺是西安最大的清真寺,当地穆斯林直呼其为“大寺”。


  “化觉”二字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因清真寺坐落其中,清真寺乃“化育众生、觉醒、觉悟”之地,故名“化觉巷”;另外一种说法,该巷子过去是土路,“无风三尺土,下雨两脚泥”,下雨天出行极其不便,稍不留意就会滑倒,时人称这条巷子为“滑脚巷”,西安方言中“脚”和“觉”同音,“化觉巷”是“滑脚巷”的谬音。但当地穆斯林群众很少称其为“化觉寺”。


  据寺存的一通石碑“重修清真寺碑记”记载,化觉巷清真大寺始建于唐天宝元年(742),其文记述“遂命工部督工官罗天爵董理匠役,创建其寺,以处其众”。当时寺坊的阿訇“主其教者,摆都而的也”(今译“摆德尔丁)。撰写碑文的是唐玄宗朝户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王鉷。寺存的另一通“敕赐清修寺重修碑记”记载,“但考其寺之颠末,其初创立于唐之天宝元年三月,…宋靖康二年,差指挥佥事阿讨拉督工重修……”,依次叙述了元至正二年、元延佑二年以及明成化二年和十八年几次重修的事由、经过及主持重修人的姓名。该碑立于明嘉靖五年,由时任国子监太学生的李时荣撰写。


  明永乐三年所立的“洪武二十五年赛哈智宣谕圣旨碑”则记述了“洪武二十五年三月十四日,咸阳王赛典赤七代孙赛哈智赴内府宣谕……分作两处盖造礼拜寺两座,南京应天府三山街铜作坊一座,陕西承宣布政司西安府长安县子午巷一座”。其后明万历三十四年所立,关中大儒冯从吾撰写的“拓建敕赐清修寺记”和乾隆三十三年由大寺阖坊所立的“清真正教认主独一碑”都对唐、宋、元、明、清的历次重修、扩建加以论述和记载。该寺唐时建筑已无踪可觅,现存建筑基本以明代风格为主,整个建筑群分五进院落,属中国传统宫殿式建筑群,但在一些具体细节方面体现着伊斯兰建筑文化特点。


  传统的、规模宏大的中国古典建筑群基本上是坐北朝南的,由于穆斯林的礼拜朝向是麦加的克尔白,麦加位于中国的西面,所以中国清真寺的建筑方向都是坐西朝东,化觉巷清真大寺也不例外。整个建筑群巧妙地利用中轴对称的“一”来诠释伊斯兰教认主独一的信仰以及建筑上的南北对称来诠释认识伊斯兰教、践行伊斯兰教的方法——“认”和“行”。


  沿中轴线的匾额是《古兰经》中关于真主的表述,中轴线的南北两侧,无论是匾额还是楹联都是对默罕默德圣人的圣行、圣人的品级以及中国文化对伊斯兰教的解读。


第一进院落


  从鼓楼旁的化觉巷或北院门西羊市进入化觉巷,沿道路进入清真寺后,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古朴的木牌楼,牌楼的东面书写着“敕赐礼拜寺”,西面镌刻着“道法参天地”。该牌楼约建于明代晚期,牌楼面阔三间,高约九米,中间屋檐和两侧屋檐错落有秩,飞檐斗拱,气势恢宏。



  “敕赐礼拜寺”是明代著名书画家董其昌的手迹。董其昌(1555—1636)万历十六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其诗、文、书、画俱名噪一时。为清真寺留下墨宝时,董其昌官任礼部侍郎,墨宝所落年款为明熹宗天启六年。


  “道法参天地”是宋代著名书法家米芾的手迹。米芾(1051—1107),字元章,世居太原,后定居江苏镇江,人称“米颠”。米芾为清真寺留下墨宝时,官任礼部员外郎,墨宝所落年款为宋神宗元丰年间。据穆斯林口碑相传,米芾为穆斯林。“参天地”一语引自《中庸》,其文曰:“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穿过木牌楼,沿中轴线的第二座建筑物因其开间为五间、进深两间,属硬山建筑形制,故命名为“五间楼”。从功能上来讲,它是清真寺真正的大门,进入大门就是清真寺的第一进院落。从古典建筑形制上来讲,“五间楼”的建筑规格很高,有石鼓三对,穿过时需拾级而上。覆盖着琉璃瓦的屋檐下悬挂着清真寺的匾额。“五间楼”的两侧是连接清真寺东西的铺砖甬道。


第二进院落


  拾级而上进入清真寺的第二进院,院中央竖立有石质牌坊,为三间四柱式。牌坊中间书写着“天监在兹”。《古兰经》中关于真主创造宇宙万物并加以治理的章节很多,如:“他已为你们创造了大地上的一切事物,复经营诸天。”(2:29)“天地的创造,昼夜的轮流,利人航海的船舶,真主从云中降下的雨水,借它而使已死的大地复生,并在大地上散布各种动物,与风向的改变,天地间受制的云,对于能了解的人看来,此中有许多迹象。”(2:164)



  “天监在兹”以中国传统文化对“天”的理解来诠释真主创造万物又加以监理的表述。“天监在兹”的南北两侧有“钦翼昭事”和“虔诚省礼”。“钦翼昭事”见于《诗经·大雅·大明》,其文说:“维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怀多福”。穆斯林对“钦翼昭事”的理解就是“一切赞颂全归真主,全世界的主(1:2);“虔诚省礼”就是具体的行为。


  二进院南北有两座冲天雕龙碑,北面石碑是明万历三十四年四月所立的“敕赐重修清真寺碑”,碑阴有“道法参天地”;南面石碑是清乾隆三十三年所立的“敕修清真寺记”,碑阴有“敕赐礼拜寺”。南侧厢房是专为礼拜者大、小净准备的沐浴室,坊间称其为“水房”。穆斯林除表面上的大、小净之外,更加看中内心深处的洁净,所以“水房”又是“静思涤虑”的处所。


第三进院落


  第三进院的门首是“敕赐殿”。据回坊穆斯林口碑相传,该殿是清真寺最初的大殿。其建筑年代不详,据说该殿是这座清真寺中年代最古老的建筑物。明嘉靖元年至五年(1522—1526)重修时,“充拓门殿,规模广远,栋宇高耸,较前若倍”,“敕赐殿”也就从原先的礼拜殿变成了寺院的大门。“敕赐殿”是原清真寺大殿的说法仅为一家之言,与事实相符的结论还待进一步的考据。明熹宗天启时,礼部侍郎董其昌手书的“敕赐礼拜寺”的匾额就悬挂于敕赐殿外,“敕赐殿”的名称也由此得来。


  “敕赐殿”内有“二龙戏珠”石面一幅铺于殿中央,南北有碑碣六块,其中最著名的有“清真月碑”和大明景泰六年李谦撰文的“重修礼拜寺无相记”。殿内西向悬挂着清慈禧太后手书的“派衍天方”匾额,东向悬挂着“古教清真”匾额。


  光绪二十六年(1900)“庚子事变”,八国联军攻打北京,慈禧太后偕光绪皇帝“西狩”西安。第二年还都之日,为感谢民众和神灵庇佑,遂给西安的寺、庙、观、庵题字悬匾。经办此事的执事是前署臬司唐冕周。送给化觉巷清真大寺的牌匾有两方,即慈禧太后手书的“派衍天方”和光绪皇帝手书的“教崇西域”。


  “清真月碑”是化觉巷清真寺现存的、颇有实用价值和宗教研究价值的文物之一。它刻成于清雍正十年(1732),以阿拉伯文行文,撰文者具体姓名不详,但坊间口碑相传“清真月碑”是时任清真大寺阿訇、时人称之为“小西宁”的一位伊斯兰教学者的作品。他在“清真月碑”中引经据典,试图弥合进出斋月的一些分歧。通篇阿拉伯文行文流畅,从引用的经籍内容之多可以看出这位阿訇伊斯兰教经学功底醇厚。从他撰文关注出入斋月的历算问题,也可以看出阿訇急民之所急,在宗教功修方面虔诚而勇敢。勒石立于寺中的目的就是要坊民明了出入斋月的宗教依据,弥合业已存在的分歧。


  第三进院落的主要建筑是“省心楼”。从清真寺的功能上讲,该建筑是寺内的最高建筑,是清真寺的“宣礼塔”。每次礼拜之前,有执事阿訇高念宣礼辞呼唤信众礼拜。深受中国传统理学影响,唤身不如唤心,更有“三省吾身”的典故,故此楼被称为“省心楼”。有人尝问先知穆罕默德,何故日礼五次?曰:河中日浴五次,何垢之有也!


  “省心楼”南北两侧为阿訇的住所,因日常迎送往来,坊间又称其为“南北官殿”。清真寺的主要寺藏文物,如写本经书、经字画、家具等均藏于此。南侧的官殿内陈设富丽堂皇,正中悬挂着四幅用竹皮镶嵌的书法条幅,它们分别是苏轼、米芾、岳飞、黄庭坚的书法真迹。殿内装置有长安八景图案的格扇。北侧有讲经堂,堂内珍藏着明代手抄本《古兰经》和清代绘制的《麦加图》。


第四进院落


  第四进院落的大门俗称“连三门”,门额上有阿拉伯语文字,其义中间为“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南向为“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主之使者”,北向为“清真寺是敬畏者的家”。


  “凤凰亭”是第四进院落的主要建筑,其形状如振翅欲飞的凤凰,故命名之。亭中西向牌匾“一真”二字出自明建文元年兵部尚书铁玄之手,东向牌匾“包罗宇宙”语出《古兰经》。亭中两边的瓦牌,上联写着“品尊至圣不帝不王悦服帝王者万国”;下联是“行注真经为道为教景从道教于四方”。一副对联三十个字,言简意赅地描述了先知穆罕默德的生平和大德懿行。


  “凤凰亭”两侧是“南北亭”,多有匾额、瓦牌、楹联,记述先知穆罕默德的“圣训”和“圣行”以及“圣迹”。“凤凰亭”主亭六角飞檐,双翼三角形似牌楼,檐角高翘,三亭相连,貌似凤凰展翅。亭南、北两侧各有面宽七间的厅堂,南厅原为掌教阿訇接待历代朝廷文武官员宣谕圣旨的官厅,厅内现展有明代的桌椅、瓷器、字画等文物,特别是厅内放置的十二块黄杨木寿屏,高四米半,宽六十厘米,光滑如绸缎一般,上面以百宝镶嵌,图案各异,雕刻栩栩如生,乃清康熙帝的赐物。其中一块寿屏上镶有一只玉质蜜蜂,不少游人至此,误为真蜂,以手挥之,才恍然大悟。这十二块寿屏在国内也是罕见的。厅后有小天井与碑廊相连。北厅陈设唐天宝元年《创建清真寺碑记》和明嘉靖年《重修清真寺》等碑石及清官石、日晷等石伴。“一真亭”后有海棠形鱼池两个,碧水清波,鱼翔浅底。池畔各有四角攒尖顶碑亭一座。院西侧为高大的月台,面积652平方米。南北两侧陈列着各种石件,台四周置石栏环绕,东侧立三座石门,中门御道正中有盘龙戏珠石雕,台西端为气势恢宏的礼拜大殿,殿前陈设石鼓。


第五进院落


  过“凤凰亭”经太湖石花池拾级而上为“石连三门”。中间门额上有《古兰经》经文:“阿丹的子孙啊!每逢礼拜,你们必须穿着服饰。”(7:31)礼拜者逐步接近礼拜大殿,从进入清真寺大门的不断提醒,如“天监在兹”“省心”“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一真”直到此时对“衣着”的具体提醒,力求让礼拜者从喧嚣的尘世迅速进入到礼拜的状态。


  过石连三门就是整个清真寺最主要的建筑——礼拜大殿。殿前是宽阔的“月台”,南北小石门匾额分别为“教隆千古”和“祝延圣寿”。每年正月的“圣纪”活动就在“月台”举行。


  大殿正面檐下悬挂“泰斯米”,其意为“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在月台上大殿檐口之下,原先一方寿桃形“泰斯米”匾额的左右,陆续恢复增加了形状不一、颜色各异的六方匾额,从右至左,分别是“永信独一”“普慈万民”“惟精惟一”“为善最乐”“本然清高”“道冠古今”。内檐下悬挂“临下有赫”牌匾,语出《诗经·大雅·文王之什·皇矣》,内檐东向悬挂明永乐敕谕牌。


  大殿为单檐歇山式建筑,开间为明七暗九,进深为五进。因其为“敕建”,所以有天蓝色琉璃瓦覆顶。大殿“稳兽”由明秦王府承举正“启秦王殿下赐之”。


  大殿二进匾额为“能有有有”匾,概述真主的原造之能和被造物的再造之力。三个“有”,中间为楷书,两边的一笔写就,以此告知先天和后天的“有”是连续的、未知的,今天的“有”是有限的。



  大殿四进匾额为“钦若昊天”,语出《诗经·大雅·大名》。大殿四周是全版木刻《古兰经》,该工程始于20世纪80年代,约十年完成。


  大殿第五进为“窑殿”,坊间称为“米哈拉布”,是阿訇带领信众礼拜的地方。伊斯兰教反对偶像崇拜,故礼拜殿前方空无一物,仅做朝向识别而已。大殿上多有阿拉伯文的《古兰经》祈祷词装饰,不同文体昭示着不同时代和不同地域的融合。时间跨度之大从始建直至今日;地域跨度之大由北非的摩洛哥到中亚地区以及我国之大江南北。其精彩纷呈的背后是陕西经堂教育的兴起和传播。


  西安是中国传统伊斯兰教经堂教育的发源地和中兴之地,大量陕西著名经师的出现对全国伊斯兰教的影响由来已久,西安清真大寺在此间的作用不同凡响。这是东、西文化交流的见证,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和伊斯兰文化融合的结晶,是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具体呈现。



  西安化觉巷清真大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是以中华民族传统建筑风格和布局为基础,兼顾伊斯兰教寺院特色的建筑群,同时也是西安地区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建筑群。作为伊斯兰教的清真大寺以其独特与古朴的建筑和幽静雅致的园林景观在寺院园林中是比较典型的一个范例。


  (作者 定纪平 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副秘书长、陕西省伊斯兰教协会会长、西安市伊斯兰教协会会长、西安化觉巷清真大寺阿訇)


本文原刊《中国穆斯林》2023年第5期

版权所有:陕西省伊斯兰教协会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南院门机关小区综合2号楼5层 电话:029-87277685
Copyright ©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7011172号-1 /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陕(2022)0000002 技术支持:无忧互联